一、用户角度:
1、 使用刚需低频服务时。
小程序降低了低频服务类APP的使用门槛,必要使用时打开小程序,用完了就可以关掉,不会一向占手机内存,不想用了还可以删掉。这用完即走的特点恰好知足用户使用低频服务类APP时的需求,比如要买车票时打开小程序,买完票就关闭它,等要用时再打开,避免APP一向在手机里占内存却又很少用。
2、 使用线下的服务时。
小程序在线下的价值是最值得关注的,由于用户在线下消耗的需求正是“快捷”、“天真”、“用完即走”。比如在餐馆点菜,只需扫描二维码,就可以接入小程序,立马就能完成点菜,不必下载APP,也不必关注公众号,也不用排队等餐馆的服务员,同时加载速度比H5快,付款体例比H5方便,对用户来说,可以说是最方便的体例。
3、 知足特别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时。
个性化的需求可能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,而为了这一小段时间要去下载APP常常让用户觉得心累,比如大家一定都有如许的遭遇,今天想看一部电影,下了一个播放器,明天想看那个电影,又下了另一个播放器,这时候假如使用小程序看电影,就可以完善切换了,不必在手机里下一堆视频播放器。
二、APP角度
结合小程序对用户的价值来看,小程序对于APP来说有好也有坏,我们分类来说。
1、 对于低频率使用还没发展起来的APP
小程序是一个好事情,因微信提供较便宜及容易使用的资源,与数以百万计的移动用户接触。由于对这些企业来说,要么反正无法拥有本身的APP,要么有APP但是没什么波澜,APP自己可使用的频率也比较低,而他们假如用了小程序,就会增长用户时间,增长营销机会,先行使小程序进行营销,吸引一部分用户,再引流到APP当中,所以对它们来说小程序不但不是袭击反而是有价值的平台。
2、 对于高频率使用的APP
它们虽然没有被卸载之忧,但必要在损失肯定可营销、高体验的用户时间,与多一个渠道带来的利益之间权衡,由于谁也不知道小程序会成为他们的渠道,照旧说他们为小程序做嫁衣。
3、 而对于中心的夹层,也就是使用频次一样平常,简单的、工具类APP 来说,小程序大概一个伟大袭击,上文提到,小程序最适用的场景就是“低频”“服务”“刚需”,那么小程序很可能会抢掉此类APP的用户。
三、线下商家角度
而对于商家来说,微信小程序很大一部分的价值来源于微信,微信将重大的用户精准导流给商家,还能轻松为商家提供用户的喜爱等信息。而且据小程序团队介绍,在一段时间内小程序会有一些新调整,打通更多场景,降低接入的开发成本和门槛,比如用户可以在微信“发现-小程序”里的“附近的店”找到附近的小程序,如许一来用户能更便捷地看到附近还有哪些小程序,那么对于商家来说,小程序所带来客流导入就更大了。那么有人认为小程序大部分的价值隐蔽在“线下”,也是不无道理的。
结合以上几点,笔者认为会比较有价值的小程序有以下几种类型:
1、O2O服务小程序
以餐馆为例,对他们来说做一个app相对不实际,而如今消耗者只需扫描二维码,就可以接入小程序,立马就能看见菜单,从而完成点菜,购物等交易。不仅如此,消耗过后还会留存用户信息,相称于微信直接给商家对接了会员系统,然后通过微信轻松地了解用户的消耗风俗、偏好,针对性地做保举、诱导购买、会员优惠等。
2、公众号+小程序
对自媒体来说,小程序的玩法远超我们想象。
首先公众号的变现体例有了更多的可能,除了贴片广告,用小程序开展教育培训也是一种可能;用程序代替H5进行营销推广也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模式。最值得期待的是,公众号+小程序做电商,原本许多公众号做电商变现,有了小程序之后对公众号来说更加方便了。
而企业号则可以把小程序作为一个入口,再把流量引回公众号。
3、 工具类小程序
工具类的小程序最适用的场景应该是“刚需”“低频”,当用户没有安装App,也不想安装APP,但又想体验在线预订,不想排队,不想付出现金的时候,工具类的小程序就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了,比如到了汽车站、到了酒店前台的用户没有安装APP的用户也能通过小程序达到目的。
4、生活服务类小程序
生活服务类小程序虽然和工具类很相似,但生活服务类的小程序应用场景要雄厚一些,使用频率也会比工具类的高,最重要的特点是“及时”,当用户想知道今天的气候,想知道此刻的路况,想知道下一班公交几点来,就会有点开小程序的欲望。